比如说要扶持农民和搞社会保障以平息民怨,都需要巨额资金。
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率,第一要解决资金问题。第二,如果以静态视角汇总四种方法的分析,中国经济运行中似乎存在并列、无关的结构扭曲问题。
因为改革内容不同,有些方案设计并不难,难的是具体执行,如利率市场化改革、个别资源的价格改革等,这需要立即拿出方案。这项改革的核心理念应是修改相关法规,平等保护物权,把本应归属农民的权益归还给农民。在找到中国各种经济问题的逻辑始点和真正动因后,要咬住硬骨头,敢啃硬骨头,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明确今后若干年内利率、汇率逐年市场化的改革规划。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寻找国企改革方向的重点,从微观层面应放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上。二是按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法分析,近十年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来源:中评网) 进入专题: 欧洲经济 。
因为欧洲今天依然走在时代前列。第五,欧洲经济困境,可能会使欧洲人与中国人的关系变得更加敏感复杂。这对于对外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外部因素。欧洲经济困境不利于中国对欧出口,也不利于欧洲资本来华投资。
第五,欧洲经济困境,让中国从中吸取了许多教训,等于是免费给中国上了一课。三是对于模式问题,世界上重要国家很少有领导人贸然下结论。
欧中双方媒体各自都对对方发出不少贬损性的负面信息。同时,众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下述一些重要问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一是把后起的新兴国家追赶乃至超越老牌大国,看成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前就已有过德国追赶英国、日本领先中国、美国超越欧洲的先例。例如,社会福利要量力而行,财政收支应量入为出,货币金融应加强监管,必须勇于推进必要的改革,善于寻找经济合理性与政治可行性之间的平衡点等等。一部分西方人自己也认为,力量对比正在变得日益不利于西方,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中国GDP连年高速增长,而西方却停滞不前。
当然,中国对欧投资迅速增长对欧洲也是有益的。同时,也对欧洲一直抱着批判的和谨慎乐观的态度。笔者不是模式问题行家,但却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认为区别模式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在美国,在这对关系中,比较明显倾向于资本,所以叫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些都对增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瞭解与理解不利。
欧洲国家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存量达99831亿美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世界上还存在着第二个经济欧洲。至于社会主义模式,至少从理论上说,理应比较倾向于劳动,倘若果真如此,将对未来世界发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而且这种局面也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欧元区官方黄金储备达11931吨,占世界官方黄金储备的40%。
中欧关系的实际主要内容依然是经贸关系,例如中德关系基本上是相互做生意,包括贸易、投资、科技合作等。美元的霸权力依然不宜小视,对欧元的存续力也没有理由悲观。通过收购欧洲有价值的公司企业,有助于加快做到这一点。在欧洲,大多数人追求资本与劳动二者之间达成某种相对平衡,所以叫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欧洲人对经济中国与政治中国的崛起都很敏感(但其敏感程度有时似乎又不及美国?),一部分欧洲人对此有些担心。这些预期,有助于促进中国的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加紧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更激烈的竞争,包括贸易摩擦和纠纷。
最近500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总的说来,欧洲一直是先行者。但是世人和国人也不宜因欧洲目前的经济困境而过于贬低欧洲这一极。
许多西方人自己也都承认这一点。考虑到2011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达16.2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1.3%(此比率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
但是,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英镑行吗?瑞士法郎行吗?日元行吗?中国自己的人民币,虽然其影响在不断扩大,但至今仍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对于如何真正落实2003年公布的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战略二字,至今双方都还没有做出令人注目的大手笔。
正面、积极的方面 第一,欧洲经济困境,使西方制度的影响力、吸引力、说服力都进一步下降。甚至不能排除目前人们最不敢想像的一种可能性: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欧洲一体化危机洗礼之后的欧盟及其欧元区,将日渐以崭新的强者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今,这一进程正在加速,因为后起者可以方便地利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量成果,加上有的后起自己也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第四,对于欧洲乃至西方经济困境,中国人明白,西方终将从危机中走出来,从现在算起,快则两三年,慢则四五年。
第三,世界对欧元信心的摇摆,不利于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多样化、分散化、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也未必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 第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笔者为祖国最近30年、尤其是21世纪头十几年所取得的伟大辉煌成就而自豪,而且深信今后十年内中国一定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资源,中国最感兴趣的是技术与市场,当然还有品牌、商标和专利权以及影响等。
而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则有一些人已把欧洲看成是没落的贵族、欧洲在全面衰落、依然傲慢的‘穷富人、欧元区与欧盟定将瓦解崩溃等等。人们这几年看到的现实是,欧洲在国际治理方案、国际组织活动规范、国际规则制定、国际倡议提出、国际问题解决、国际援助提供等诸多领域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令人不可忽视的作用,给人以一种独特的、有点奇怪的感觉,似乎欧洲目前的困境对此并无太大影响,欧洲人照干不误。
不过,它正经历着复杂变化。欧洲的有些作用、影响,有时连美国都不及。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以欧盟形式表现出来的新型国家关系,就是两个典型的案例。但是先行者决不等于是永远的成功者,正因为是先行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更会不时地伴随着挫折和失败,然后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行。
二是对由这一进程引起的世界格局变动程度有恰当的认识,认为西方(包括美、欧、日)力量的确在明显下降,但这是相对的,迄今为止的世界暂时依然还是西方占着主导地位。因此,这种消极影响尤其严重。
第二,欧洲经济困境,加上美国也存在许多困难,使经济中国的份量更加加重,被公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负面、消极的影响 第一,欧洲经济困境,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并拉低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第三,欧洲经济困境,使欧洲不少公司资产贬值,有利于中国扩大对欧投资其次,对于一个政府控制着大部分资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来说,在提供一定水平的社会服务以缩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方面,预算发挥的作用出人意料地有限。